在潍坊市寒亭区优奈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存储柜中静静躺着超过2000套的各类西甜瓜品种资源,它们被誉为承载着“潍坊瓜”自主研发梦想的“芯”。这些珍贵种子所激发的“种子效应”,正是博士智库向产业智囊团转变的鲜活例证,展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旺盛活力。
今年,寒亭区刮起了一股“博士风”。随着“博士小院”的落户,一个专注于产业链的博士团也应运而生。这批高端人才深入产业一线,不仅带来了渊博的知识,还有效搭建起了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博士人才智力之间的桥梁。
在特色优势产业上,寒亭区充分利用京津冀山东籍博士生联谊会的人才、技术和创新资源,深入实施“一产业链一博士团”行动。在现代农业、生物基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城市家具等五大领域,组建了五个产业链博士团。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23家高校院所的50余名博士专家人才,他们或挥洒汗水于实验室,或深入田间地头,或穿梭于生产车间,甚至亲自上阵推广新产品。
“以前企业因缺乏高端技术人才而面临生产技术难题,现在能够与这么多博士专家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并获得他们的指导,企业一定会走上技术创新的快车道。”山东天元盈康检测评价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磊表示。
在寒亭区,两份清单犹如智能导航,精准指引着产业发展方向:一份详尽记录了55项企业项目需求,126项人才需求,228项技术需求;另一份则细致列出了包含122位博士的183项科研成果清单。这两份清单,如同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着区域高质量前行。
围绕重点产业与关键领域,寒亭区借助博士团成员广泛的人脉资源,精心编制了这两份清单。为了更有效地促进产学研结合,寒亭区创新性地采用了“揭榜挂帅”与“定向委托”等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成功地为21名博士专家与康华生物、悍沃农业等22家企业牵线搭桥。这些博士专家如同精准的“智囊团”,针对企业面临的56个生产技术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力推动了产业与人才的深度融合发展。
“通过需求摸排和精准对接,欣龙生物与青岛大学徐英俊博士合作的‘高品质阻燃再生纤维素纤维规模化制备’项目成果入选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寒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朱存羲说,同时,寒亭区还积极搭建企业人才交流平台,持续推动产才深度融合,助力产业提档升级和产才共赢发展。
寒亭区常态化开展“走出去”引才和“请进来”对接活动,充分发挥产业链博士团的桥梁作用。采取“产业专班+企业”的形式,先后走进山东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0余家知名高校进行校地企合作交流。同时,借助“魅力寒亭·有你‘亭’好”校地企合作发展大会等人才活动,组织了4场次的博士团成员与企业家面对面产业对接交流,深入街景制造、艾琳科技等企业生产车间“会诊把脉”,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链博士团成员已与企业开展了2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提出了100余条产业发展建议,并带动了各产业领域企业增收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