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段婷婷 报道
2024年1-8月,济南市软件业务收入超3700亿元,同比增长10.9%。齐鲁软件园高端软件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数字产业集群。
|
□ 本报记者 杨学莹 段婷婷
10月28日,数字济南建设全面提升大会召开,总结数字济南建设重点突破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全面提升的目标任务。
这是济南连续三年为数字济南建设召开专门会议。2022年9月,数字济南建设推进大会召开,构建起“1+4+N”总体框架体系。2023年7月,数字济南建设重点突破大会召开,部署体系定型、系统重构、数据同享、产业升级、场景拓展五个方面全面突破。
按照数字济南建设“一年夯实基础、两年重点突破、三年全面提升、四年示范引领”的部署要求,如今,两年重点突破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数字济南步入了全面提升的3.0阶段。
数字济南可见可感
智能机器人、“城市大脑”、无人驾驶、数字政务……在刚刚亮相的数字济南体验馆,数字化带来的改变可见可感。这是数字济南建设的生动注脚。
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以来,济南市上下按照数字济南建设“1+4+N”框架体系,统筹推进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发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支撑更加有力,数实融合持续深化,数据价值逐步释放,安全防控扎实推进,基本实现了“两年重点突破”的目标。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数字百强市》榜单,济南居第14位;北京大学发布《数字生态指数报告2024》,济南总指数排名居全国第8。
目前,数字济南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济南出台《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管理办法》等文件,成立市大数据公司,建立“数据官”制度,数字济南建设更加协同高效。
基础支撑更加有力。济南建成数据中心33家,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汇聚数据417亿条,政务云信创平台性能容量居全国前列,全市已投运算力2940P,其中智能算力2607P,排名全国城市第7位。
数实融合持续深化。济南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特色平台2个,“晨星工厂”达到209家,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稳居全省前列。
数据价值逐步释放。济南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和资产化改革,70余款数据产品实现交易并落地应用场景,20家企业实现数据资产入表。
安全防控扎实推进。济南建成政务云一体化安全运营中心,获全国“政务云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推进6项重点任务
进入全面提升的3.0阶段,数字济南建设如何持续深入?
当前,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正在改变社会每个领域。会议分析了数字济南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城市数字化转型进入深化发展新阶段,数据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作用进一步凸显。
为此,数字济南也有了新的具体目标:全面提升数字济南建设整体推进效能,全面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数实融合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实现能力,全面提升数字化应用场景获得感,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改革协同性。
为了实现6项目标,会议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路线图”,安排部署6项重点任务: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以更高标准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强化数字赋能社会治理,丰富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认清形势、锚定目标、突出重点,数字济南全面提升之路步履坚定。济南市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各项任务,将一项项目标细化分解:2025年年底,全市智能算力规模达到5000P,累计建设5G基站6万个、培育工业互联网园区10家以上;2025年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0%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6500亿元。
在一个个目标中,3.0版的数字济南轮廓已清晰看见。数字赋能,济南正在朝着数字先锋城市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