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密市:做强优势产业集群 厚植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4-11-15 15:59 信息来源:潍坊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从单企强企到产业集群,高密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脉动日渐强劲,经济呈现向新而行、向好攀升的良好局面。目前,高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74家。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攀高向新提质效,高密市持续放大自身产业优势,一手抓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安防用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裂变,不断提升产业能级水平。培优做强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等8个产业集群,瞄准每个产业集群发展靶心,明确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发展定位精准发力。立足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壮链,通过“老树发新枝”和引进新产业、新项目,致力打造高端装备、高档家纺两个千亿级和安防用品、高端化工两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智能制造、医药健康、食品加工、临港物流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始终把企业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梯次培育、一体推进各类企业发展。集中优势资源扶持服务豪迈、孚日、星宇、银鹰等骨干龙头企业,激发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引领产业集群扩张规模、做大做强。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完善涵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的培育体系,2023年新增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31家,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3家企业入围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支撑。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升级”计划,引导科技创新意识强,具备人才和设备等科研条件优势的企业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共有潍坊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82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61家,构建起了与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平台架构。常态化开展与高校院所对接活动,聚集各类创新要素本土化,实现资源共享。与上海交大、东华大学、四川大学等35所高校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10余所高校在高密设立研发分支机构或技术转移中心,促成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120多项,高校院所近50项优秀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树牢“企业至上、企业家至上”理念,倾力扶持企业发展。坚持每月一个主题开展服务企业家日活动,推出审批、规划、建设、供电、金融等一揽子保障服务计划,着力解决企业关键和堵点问题。坚持企业有事马上办,强化“洽谈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达产-升规入统”全过程跟踪服务,以“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开展全程代办、上门服务。推行“以商招商”“城市合伙人”招商,围绕“链主”企业开展填空式招商和靶向招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各环节、创新链相关方入驻集聚,推动更多项目“链上开花”,构建起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

打印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