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规模 育主体 抓项目
汶上县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今年以来,汶上县聚焦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坚持扩量与提质并重、传统与新兴协同,着力提升服务品质、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开展服务业攀登进阶行动,设立14个行业专班、5个保障服务组,精准扶持328家支撑企业,市场预期逐步向好,服务业活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4.61亿元、增长8.9%,增幅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
一、狠抓运行监测,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一是聚焦指标稳运行。强化服务业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围绕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薄弱指标,盯紧开元控股、虎威劳务等8家全年营收5000万元以上的“大个头”企业,定期召开碰头会解决企业经营困难,凝聚稳增长工作合力,全县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2%、居全市第2位。二是聚焦企业优服务。实施企业攀登、品牌引领等八大行动,对13家市级、23家县级攀登企业,“一对一”靠上服务,夯实服务业发展根基。完善联系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做好“惠企政策每日达”申享宣传,顶格落实惠企政策、减免各项税费4.21亿元,助力服务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聚焦项目扩投资。抢抓省市“真金白银”支持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政策机遇,持续强化项目推进和项目谋划,入选省市重点服务业项目15个、总投资75亿元,前三季度投资完成率达105.6%,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快平台载体建设,聚焦商贸流通、数字经济等8个重点领域,累计投资11亿元完善商贸物流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入园企业80家、服务业年产值超30亿元,成功入选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狠抓产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一是招引发展租赁商务服务业。立足人口资源大县优势,围绕关联性强、就业密集型产业,成功招引世界500强企业李尔入驻汶上,吸引落户人力资源企业上百家,带动8000人口就业。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家,年营收超过5亿元,企业增速80%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8.37%,带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山东省齐驱汽车公司成功申报2024年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二是创新创建农业服务新模式。全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成立“汶农服”合作联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余家,荣获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紧盯农业服务市场需求,济宁大粮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创建“‘1+5+N’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建设“粮好农业产业化服务创新中心”,加大区域服务力度,累计托管流转济宁、菏泽、滨州等地区土地面积42万余亩,服务农户共计2万多家,入选2023年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三是拓展金融服务广度深度。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努力打通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邮储银行金融管家服务云平台“爱山东”APP济宁汶上端成功上线,是该行全省唯一县域服务端,青岛银行创新打造“大田农耕贷”,着力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融资需求,累计审批贷款18笔1418万,为生产性服务行业提供完善的造血机制与内生机制。四是加强科技研发创新要素供给。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靶向对接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与中科院等高校开展对接交流30次、签订合作协议25项,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载体2个。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建立科技特派员人才资源库,今年以来新增农业科技特派员18名,科技特派员队伍超130人,培训全县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150余人次。
三、狠抓服务供给,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发展。一是挖潜服务消费供给。深化落实“两新”政策举措,以新能源汽车、家电领域为重点,组织促消费活动41场、发放财政补贴406万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6.9亿元、增长7.4%,有力释放了消费潜力。落实国家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个人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等政策,2个项目纳入房地产融资机制“白名单”、授信金额4.2亿元,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29.8万平方米。二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投资3亿元建设康养中心项目,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2处,累计建成108处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健全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养老机构为支撑、医养康养相融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获得国务院大督查正向激励,入选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示范县。三是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充分依托宝相寺景区资源优势,推出宝相素斋、妙香甘露、宝相书吧、非遗漆扇等业态,全县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3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190万元。大力支持文创产业发展,山东省大善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为全市文创经济发展领军企业之一,连续参加全省文化“两创”和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实施大善堂文创基地项目,具备年产400万件文创产品的生产能力,形成产销完整产业链,依托数字化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开创“文创+电商+直播+创业”新模式,产品远销海内外,日销售量超1万单。四是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实施强校扩优行动,组建4个初中教育联盟、5个小学教育联盟,新建、整合幼儿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等2个中小学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学位2280个,学前教育公办率达77.77%。加快补齐公办高中学位供给短板,新增第三高中汶水校区、成立第四高中,普通高中平均录取率、公办高中录取人数占比分别达到71.59%、7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