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更多“老树”发“新芽”

发布日期:2024-12-06 17:07 信息来源:德州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

日前,赛迪顾问发布《2024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并发布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德州榜上有名。作为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城市,德州传统产业占比高、体量大、覆盖广。近年来,德州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数字强市战略,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芽”、释放新活力。

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不是对立关系;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也不代表另起炉灶、抛弃既有。新质生产力是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力发展路径,它能够突破传统发展的藩篱,对产业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比如,德州乐陵星光糖业“拥抱”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围绕原糖和玉米深加工延伸出10条产业链,还将废料“吃干榨净”,连续3年实现销售收入增幅超过30%,占得高质量发展先机。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关系传统产业发展的必答题。各级要坚持系统观念,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形成引导和激励企业主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机制,帮助企业抓住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比如,通过加快建立统一、融合、开放、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促进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融资支持方式,缓解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资金压力等。对于企业而言,应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和信心,厘清生产运营各领域、各环节之间的内在关系,努力实现各领域、各环节的协同和互动,真正发挥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能。

加速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塑传统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要推进新技术在传统产业间的渗透扩散,鼓励企业积极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研发和推广环保、节能、高效的技术和产品,既可以推动传统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脱胎换骨”,也可以降低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要严把准入关口,严格项目审批,合理提高新建、改扩建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也要通过政策引导,基于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建立完善的产能退出机制,使产能过剩矛盾得到缓解、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产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载体;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要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在培育壮大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新动能上下功夫。要注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改造升级成功企业,鼓励他们推广行业升级改造成功经验。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推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市场推广平台、知产保护服务平台等,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产业集聚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最优选择,是制胜未来的关键力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跨越式发展,德州就一定能实现“生态”与“生产”统一、“颜值”与“产值”同在,收获累累硕果。

打印 关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