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海洋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负责同志介绍2023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于明兵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经略海洋深度拓展,请问省发展改革委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于明兵:
近年来,省发改委立足职能定位,聚焦海洋经济规划和产业行动计划编制、海洋产业培育、试点示范带动、重大项目建设、海洋人才引育等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聚焦统筹谋划实施精准发力。牵头编制《现代海洋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并纳入省政府印发的“三个十大”行动计划推进实施。加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研判,按季度形成分析报告。持续推动山东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及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建设工程行动方案等落地落实。配合有关部门将海洋强省建设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对沿海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速、增量以及占比提高幅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起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聚焦育强海洋产业精准发力。培育壮大青岛海洋交通运输产业集群、烟台海洋牧场产业集群等12个“雁阵形”产业集群。培优做强青岛港、明月海藻集团等10家集群领军企业。对年度缴税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30家海洋领域高质量发展重点企业给予省级专项奖励资金支持,累计兑付奖励资金9000万元。2022年、2023年新增并网海上风电规模分别达200万千瓦、211万千瓦,分别占当年全国新增海上风电并网规模的40%和31%,均居全国首位。率先启动近海海域海上光伏规模化建设,先后开展多种桩型、多型组件抗台风、抗洋流、抗浮冰等实证试验,并发布首批实证成果。
三是聚焦重大试点示范精准发力。推动国家级新区全面提质增效,建立由省领导任总召集人的省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对西海岸新区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一事一议予以重点支持。省政府印发《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分年度制定工作要点,并出台64条配套措施等文件。大力实施海洋牧场示范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累计获批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139个,总面积超过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7个,总数居全国首位,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62亿元。
四是聚焦重大项目建设精准发力。44个重大涉海项目列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名单;筛选确定总投资3755亿元的158个项目纳入海洋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库,建立健全月调度、季分析、年底通报制度,及时帮助解决省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快建设现代化世界级港口群,努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一流港口,2023年,沿海港航固定资产投资超300亿元。定期对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开展督导服务,截至目前,园区涉海企业总数近1.1万家,实施重点项目1130个,总投资4228亿元,取得涉海发明专利及科研成果3635项,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平台494个。
五是聚焦海洋人才引育创新精准发力。深入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累计遴选蓝色领军人才49名,安排省级专项补助资金4.17亿元。2023年,对首期蓝色人才专项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总体进展情况良好,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213名,突破海上风电安装船、新型抗凝血药物、智能观测浮标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97项,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网记者:
请问省发展改革委下步在海洋强省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于明兵: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十五五”规划研究的启动之年,下一步,省发改委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落实各项政策规划。加强“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研究,牵头开展涉海领域研究课题2项,配合省直部门开展研究课题3项,指导各市开展研究课题4项。加快实施《现代海洋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逐项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台账化管理,清单化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研究制定《关于促进省级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各类涉海要素资源、高端人才和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培育壮大海洋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船舶等新型海工装备,布局适应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求的前沿海工装备。做优做强船用发动机、船舶压载水系统等船用产品。加快提升研发设计和深水钻井系统、海底采油装备等关键配套能力。实施“蓝色药库”省级大科学计划,推动符合规定的海洋药物纳入国家药品目录。实施以海洋药物、生物制品和海洋生物酶制剂等为重点的海洋生物医药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全力推进龙口裕龙岛、万华蓬莱、鲁北碧水源二期等海水淡化工程建成投产,推动东营利津、东营山微等海水淡化工程开工建设,到2025年全省海水淡化日产规模突破100万吨。
三是强化重大项目带动支撑。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海洋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加大要素赋能力度,确保尽快投产达效,为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积极推动省管海域风电项目“应开尽开、能并尽并”,年底前建成渤中G一期、半岛南U1二期、半岛北BW等重点项目,新增海上风电装机150万千瓦,总规模突破600万千瓦;稳妥推动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建设,争取建成烟台招远HG30项目,实现海上光伏“零突破”。加快青岛港董家口港区12万吨级油品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尽快开工建设;提速东营港区一突堤通用泊位等建设,建成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工程等项目。
四是开展海洋创新试点示范。及时总结推广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组织开展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十周年建设情况评估,谋划“央企西海岸行”等十周年系列活动。筹备召开省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新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出台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不断提升国家级新区的试点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
五是持续强化人才融合赋能。制订新一轮《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实施细则》,持续做好蓝色人才专项项目遴选和评估工作。适时组织召开海洋领域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工作会议,细化研究促进海洋渔业、智慧海洋、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海洋领域“四链”融合发展的政策举措,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全力助推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