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县级文明城市、创新型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地处胶东半岛、渤海湾畔的山东省龙口市,身上的“名片”很靓丽。龙口市依托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以“全面领先、跨越赶超”为目标定位,以“走在最前、率先开局”为工作取向,打头阵、率先干,当标杆、模范干,作贡献、主力干,科学高效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着力打造全国先锋、北方样板,努力争当山东龙头,连续5年入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结果“先进县”。2023年,龙口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1.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4万元。2024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2.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6亿元。
聚焦锻造优势增强县域经济动力
目前,龙口上市公司有11家,位列山东省县域首位,被誉为江北“A股第一县”。一个县级市能够孕育出这么多家上市公司,其“秘诀”就是锻造产业、项目和企业优势,从而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锻造产业优势,增强县域发展生命力。龙口市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矢志构建包括铝加工和汽车零部件两大支柱产业在内的“既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又有浓郁龙口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龙口市把培育产业发展、做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圈作为提振经济的“重头戏”,锻精拉长高端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现代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条,不断做大产业规模、推行“链长”领建、“链办”推动、“链主”企业牵引工作机制,通过链式运作、集成发展,不断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目前,全市链上企业总数发展到471家,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铝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023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锻造项目优势,迸发有效投资潜在动力。龙口市聚焦项目建设“生命线”,以“专班推进、各级协同、并联审批、督导考核”的协调调度工作机制为总抓手,加快形成重点项目建设强大合力,提供领导包帮、部门会商、协调调度、快速高效的“绿色通道”,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启动实施挂图作战机制,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确保重点项目高效推进、快见成效,推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南山LNG等一批省级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2023年,龙口市被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烟台市级项目分别为16个、49个,完成投资289.4亿元、508亿元。2024年,全市被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烟台市级项目分别为19个、50个,目前已分别完成投资182.3亿元、198.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9.3%、58.9%。
锻造企业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龙口市升级发展南山控股、道恩集团、隆基集团、丛林铝业、海盟机械、中际旭创、恒源生物、龙口油管、中宇机械、朗源股份“十大制造业领军企业”,持之以恒抓好经营主体培育,进一步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推动企业发展由“异军突起”向“集群提升”转变。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经营主体超过12万户,企业超过2万家,“四上”企业达到1212家,其中上市企业数量稳居全省县域首位。
聚焦夯实基础激发县域发展潜力
龙口市坚持以城为载体、注重谋篇布局,聚焦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提水平,全面激发县域发展潜力。
谋划最佳布局,拓展发展新空间。按照“融合东西两城,贯通南北山海”总体思路,龙口市全面启动总投资800多亿元的“十大城市区片”开发建设,目前6个区片已明确意向合作单位,大数据产业园、塌陷区及斑裂房治理、北河、常伦435地块等4个区片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龙口市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为引领,抓紧抓好诸由观、七甲两个美丽乡村样板示范片建设,稳步实施黄山馆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拆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清洁取暖改造、供水管网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提升等工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暗访成绩多次位居烟台第一,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七甲镇成功跻身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区、全省唯一。
配置资源要素,合力攻坚突破。积极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市、县共建机制,目前龙口市已将裕龙岛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编制中的《龙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将有效为项目实施提供规划和用地保障。同时,坚持“腾笼换鸟”,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文章,着力在盘活低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存量资源配置效率上下功夫,推动一大批好项目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实现落地,为全省乃至全国破解资源约束趋紧、土地供需失衡、要素错配低效等问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口经验”。
坚持以城为载体,催生不竭源泉。龙口市系统优化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着力打造以提高发展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2.0”。一是以城促产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先后在城市新区布局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央商务区,全面拉开城市发展大框架、打造城市发展新形象;二是以园兴城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先后成立龙口省级经开区、省级农业高新区、省级海洋高新区3个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布局规划高端低碳绿色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华为大数据产业园、东海生命科学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有力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是港城互动塑造海洋经济新优势,优化临港产业空间布局,推动重大件码头、LNG码头、通用泊位等工程建设,全面培植特色海洋产业集群,聚力打造“多港联动、港产融合”发展典范。
聚焦改革创新培植县域经济活力
为提升创新能力、培植发展活力,龙口下足了改革功夫,并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努力营造崇商重企、公平正义、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在简政放权和提升服务的自我完善中不断塑造比较优势。
科技改革是龙口市改革领域的一大亮点。龙口市研究制定出台《龙口市科技研发计划管理办法》,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进行全面改革,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市级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作用。同时,精准服务企业,龙口市相继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高端铝材料产业相继入选2022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度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023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政务环境更加务实高效。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设立政务服务“蜂巢驿站”和营商环境“e企站”,加强“龙e家”“政企通”等平台建设,企业开办电子化率达到98%。创新推行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服务机制,安排服务专员“点对点”联系全市106户重点纳税企业、791户中小企业、1.9万余户小微企业,搭建起“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全覆盖”包帮服务企业体系。2023年,龙口获评山东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政策环境更加活力迸发。龙口市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外贸扶持资金、科技进步与创新专项引导基金,每年各为2000万元;成立总规模2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群,用于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纵深推进“聚才兴龙”工程,设立以1亿元为基数、上不封顶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出台青年人才新政“金十条”,着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7万人,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100多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
发展环境更加文明有序。龙口市纵深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龙信分”全民普及,出台“信易+”守信激励政策累计200余项,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晋升全国县域首位。制定出台隐患排查整治“实名记录、终身追责”、企业员工“强制培训、漏训追责”等“硬措施”,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工作,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近日举行的中共龙口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龙口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先锋、北方样板、山东龙头的决定》,龙口再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龙口市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域综合实力第一位,必须扛牢在县域现代化强市建设中‘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的使命担当。”龙口市委书记李万平表示,全市上下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锚定“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县域现代化强市”目标定位,牢牢把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书写县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