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发改新闻

孙爱军同志参加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工作

9月23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济南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主持会议;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孙爱军参加会议,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作《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草案)》起草说明,报告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工作情况。

孙爱军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了《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草案)》起草情况。一是关于立法的必要性。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任务。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指示要求,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先行区获批两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服务全国大局、彰显山东特色,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方面,加快探索新路径、新模式,积累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一批创新性制度成果,需要通过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实践中也深刻感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障碍,亟需通过法治化的手段、制度化的办法进行破解。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武书记、周乃翔省长作出明确指示,要求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法规,以法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将《条例(草案)》明确为2024年度立法计划一类重点项目,着力为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二是关于起草过程。《条例(草案)》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法治保障。作为起草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切实提高站位,把《条例(草案)》起草工作作为纵深推进先行区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关键抓手,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立法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倒排工期、压实责任;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司法厅提前介入,组成联合起草小组,协同推进立法工作进程。《条例(草案)》已完成部门会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形成《条例(草案送审稿)》。9月9日,经省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草案。三是关于《条例(草案)》总体情况。《条例(草案)》共7章54条,分为总则、产业发展、能源转型、生态建设、绿色生活、保障措施和附则。草案聚焦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与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衔接一致,旨在推动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绿色低碳转型,明确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责任主体、规范要求、支持措施等内容。

受省政府委托,孙爱军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工作情况。在报告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成效时,孙爱军表示,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常委会监督下,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国发18号文件精神,坚决扛起先行区建设重大使命,抢抓机遇、系统谋划,构建完善“1+2+16+N”规划政策体系,创新建立政策支持、项目支撑、要素保障、评估督导工作推进体系,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速集聚,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效。

——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4年好于全国,2023年增长6%、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三,成为北方地区唯一拥有3个GDP过万亿城市的省份;今年上半年增长5.8%、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1—8月工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均好于全国,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在稳定全国经济大局中发挥了“挑大梁”的关键作用。

——产业升级态势强劲。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000家、总量达到3.2万家以上,产值占比突破51%、首次实现过半;培育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37个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7%、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4%、提高1.1个百分点。

——节能降碳成效明显。成功争取纳入国家首批8个碳排放双控先行探索地区,2023年全省能耗强度下降6.7%,“十四五”前三年累计下降15.8%、好于五年下降15.5%的激励性目标时序进度;今年上半年能耗强度下降5.7%、碳排放强度下降3.5%,分别高于全国3.2个和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加快摆脱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路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能源结构加快调整。成功获批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煤电装机占比由2022年底的56.4%下降至47.5%;光伏装机连续7年领跑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居东部沿海省份首位,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6.3%、比2022年底提高6.9个百分点,年内占比将历史性超过煤电,绿电绿能供给能力加速跃升,能源变革与经济低碳转型协同互促的良性格局正加快形成。

——市场活力高效迸发。全领域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推广应用“鲁通码”,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90%;创新建立“2115”快速响应机制,办理企业诉求97万余件,2023年全省经营主体总量首次超过江苏、跃居全国第二,6家企业列入国家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库、数量居全国第二位;52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今年1—8月民间投资增长7.6%,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62.5%、高于全国11.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工作中,坚持突出重点、靶向攻坚,纵深落实三年行动计划160项重点任务,推动先行区建设走深走实。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激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根本支撑。全力扩大有效需求,释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内生活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夯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基础保障。推动城乡陆海区域统筹,塑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潜力空间。全面提升共享水平,擦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民生底色。

在报告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下步工作时,孙爱军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认真落实省委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意见,推动出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扭住“十个聚力”重点任务,健全协会助力、智库赋能、问题征解、现场推进、经验推广等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县市区、产业园区、企业3类试点,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奋力蹚出富有山东特色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聚力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紧盯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细化打开分析,及时开展预调微调,持续优化政策供给,以更大力度稳定经济增长,坚定不移完成全年任务目标。聚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尽快出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行动计划,配套制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数实经济深度融合工作方案,加强财政支持保障,形成“1+1+5”政策体系。实施企业创新能力跃升行动,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一批创新链产业链“双链主”企业。聚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尽快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开展新一轮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推动要素资源向优势行业和企业加速集聚。聚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家区域战略,强化科技创新、优势产业协同协作,力争招引落地一批优质项目。加强与黄河流域省份战略协同,落实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推进实施36个重点事项。制定统筹做好经略海洋文章全面建设现代化强省的意见,培育创建一批省级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聚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制定完善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衔接配套的政策体系,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等重点领域,推出全面取消纸质营业执照、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等一批改革举措。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制定进一步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若干措施,推进惠企利民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省市联动试点落地。细化制定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等任务举措,推进自贸试验区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加快建设制度型改革示范区。聚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给。全力保障能源安全,落实落细电力、煤炭、天然气保供措施。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金融、房地产等各类风险隐患,统筹抓好食品药品、疫病防控、燃气、网络信息等领域安全工作,筑牢先行区建设安全屏障。

信息来源: 动能协调处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分享
版权所有:山东省发改委
鲁ICP备10017206号
标识码3700000016
联系电话:0531-86062322